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當代臺灣後殖民小說
Contemporary Taiwanese Postcolonial Fiction 
開課學期
110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劉亮雅 
課號
TwLit7096 
課程識別碼
145 M09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外研三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1TwLit709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將研讀當代台灣後殖民小說,包含國家歷史小說、原住民議題小說、日治記憶小說、新鄉土小說、反對運動小說、環保小說、同志小說等不同主題小說。前六週先讀相關歷史與文學史背景脈絡以及後殖民與女性主義理論,以便讓學生熟悉後殖民研究方法學,並具有性別批判視野;後十週深入單一小說文本的書寫策略、美學技巧及時空脈絡。本課程將以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與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兩書為基本教材,作為討論的焦點。有意修課的同學請先備妥兩書、稍加翻閱,並先閱讀幾本後十週的小說 (後十週將會每週閱讀一本小說加上兩篇論文)。此外,最後一週 (第十八週)有可能刪除。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將研讀當代台灣後殖民小說,包含國家歷史小說、原住民議題小說、日治記憶小說、新鄉土小說、反對運動小說、環保小說、同志小說等不同主題小說。前六週先讀相關歷史與文學史背景脈絡以及後殖民與女性主義理論,以便讓學生熟悉後殖民研究方法學,並具有性別批判視野;後十週深入單一小說文本的書寫策略、美學技巧及時空脈絡。本課程將以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與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兩書為基本教材,作為討論的焦點。有意修課的同學請先備妥兩書、稍加翻閱,並先閱讀幾本後十週的小說 (後十週將會每週閱讀一本小說加上兩篇論文)。此外,最後一週 (第十八週)有可能刪除。 
課程要求
1. 出席並參與課堂討論
2. 數次口頭報告
3. 數次書面小報告
4. 期末大報告 (限定以本課程後十週的小說為題目)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甘耀明。2009。《殺鬼》。台北:寶瓶。
田雅各 (拓拔斯‧塔馬匹瑪)。1987。《最後的獵人》。台中:晨星。
-----。1992。〈安魂之夜〉。《情人與妓女》。台中:晨星。21-43。
吳明益。2015。《單車失竊記》。台北:麥田。
李昂。2004。《看得見的鬼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
施叔青。2003。《行過洛津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-----。2008。《風前塵埃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-----。2010。《三世人》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郭強生。2012。《惑鄉之人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
劉亮雅。2014。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。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。
-----。2020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。
賴香吟。1997。〈翻譯者〉。《散步到他方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47-125。
-----。2000。〈虛構與紀實〉。《島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52-76。
-----。2000。〈喧嘩與酩酊〉。《島》。78-105。
-----。2000。〈島〉。《島》。152-72。
-----。2000。〈熱蘭遮城〉。《島》。174-97。
-----。2020。〈白色畫像──清治先生〉《春山文藝》2 (9 月)。
 
參考書目
比爾.阿希克洛夫特(Bill Ashcroft), 嘉雷斯.格里菲斯(Gareth Griffiths), 海倫.蒂芬(Helen Tiffin)著,劉自荃譯。《逆寫帝國: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》。台北:駱駝。
吳明益編。2003。《台灣自然寫作選》。台北:二魚。
邱貴芬。1997。《仲介台灣‧女人: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》。台北:元尊。
-----。2003。《後殖民及其外》。台北:麥田。
周英雄、劉紀蕙編。2000。《書寫台灣:文學史、後殖民與後現代》。台北:麥田。
荊子馨。2006。《成為「日本人」: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》。鄭立軒譯。台北:麥田。
孫大川。1991。《久久酒一次》。台北:張老師。
-----。2000。《夾縫中的族群認同:台灣原住民的語言、文化與政治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
浦忠成。2002。《思考原住民》。台北:前衛。
班納迪克.安德森作,吳叡人譯。2010。《想像的共同體: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》。2版。台北:時報文化。
陳建忠、應鳳凰、邱貴芬、張誦聖、劉亮雅。2007。《台灣小說史論》。台北:麥田。
陳培豐。2006。《「同化」の同床異夢:日治時期台灣的語言政策、近代化與認同》。王興安、鳳氣至純平譯。台北:麥田。
-----。2013。《想像和界限: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》。台北:群學。
張炎憲、李筱峰、戴寶村編。1996。《台灣史論文精選 (上)》。台北市:玉山社。
張素玢。2001。《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(1909-1945)──以官營移民為中心》。台北:國史館。
黃英哲。2007。《「去日本化」「再中國化」: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-1947》,台北:麥田。
藤井志津枝。1997。《理蕃:日本治理台灣的計策》。台北:文英堂。
楊翠。2018。《少數說話》上下冊。台北:玉山社。
廖炳惠。1994。《回顧現代: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》。台北:麥田。
-----。2001。《另類現代情》。台北:允晨。
-----。2006。《台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》。台北:聯合文學。
劉亮雅。2006。《後現代與後殖民: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》。台北:麥田。
蕭阿勤。2008。《回歸現實: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》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。
魏貽君。2013。《戰後台灣原住民族文學形成的探察》。台北:印刻。
Anderson, Benedict. Imagined Communities: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. London: Verso, 1983.
Ashcroft, Bill, Garreth Griffiths, and Helen Tiffin. The Empire Writes Back: Theory and Pra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. London: Routledge, 1989.
Benjamin, Walter. 1969. Illuminations. Ed. Hannah Arendt. Trans. Harry Zohn. New York: Schocken Books.
Bhabha, Homi K, ed. 1990. Nation and Narration. New York: Routledge.
Bhabha, Homi K. 1994. The Location of Culture. London: Routledge.
Fanon, Frantz. 1967. Black Skin, White Masks. Trans. Charles Lam Markmann. New York: Grove Weidenfeld.
Liao, Ping-hui, and David Der-wei Wang, ed. 2006. Taiwan under Japanese Colonial Rule 1895-1945: History, Culture, Memory. New York: Columbia UP.
Pratt, Mary Louise. 1992. Imperial Eyes: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lism. London and New York: Routledge.
Prazniak, Roxann, and Arif Dirlik, ed. 2001. Places and Politics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. New York: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.
Said, Edward W. 1994. Culture and Imperialism. New York: Vintage.
-----. 1979. Orientalism. New York: Vintage.
Spivak, Gayatri Charkravorty. 1988a. “Can the Subaltern Speak?” 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ture. Eds. Cary Nelson and Lawrence Grossberg. London: Macmillan Education. 271-313.
-----. 1988b. In Other Worlds: Essays in Cultural Politics. New York: Routledge.
Young, Robert. 1990. White Mythologies: Writing History and the West. New York: Routledge.
-----. 1995. Colonial Desire: Hybridity in Theory, Culture and Race. London and New York: Routledge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2週
9/28  簡介 
第3週
10/05  劉亮雅。〈後現代與後殖民:論解嚴以來的台灣小說〉。《後現代與後殖民》33-76。(或《台灣小說史論》317-58)
比爾.阿希克洛夫特(Bill Ashcroft), 嘉雷斯.格里菲斯(Gareth Griffiths), 海倫.蒂芬(Helen Tiffin)著,劉自荃譯。〈前言〉《逆寫帝國: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》。1-13。
 
第4週
10/12  劉亮雅。〈後現代與後殖民:論解嚴以來的台灣小說〉。《後現代與後殖民》76-122。(或《台灣小說史論》358-401)
班納迪克.安德森作,吳叡人譯。〈第四章 歐裔海外移民先驅〉《想像的共同體: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》。93-113。
 
第5週
10/19  劉亮雅。〈第一章 台灣理論與知識生產:以一九九○年代台灣後殖民與酷兒論述為分析對象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33-76。 
第6週
10/26  劉亮雅。〈導論:後殖民與日治記憶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5-30
劉亮雅。〈結論:後殖民與台灣國家歷史書寫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311-22
吳叡人。〈認同的重量:《想像的共同體》導讀〉。《想像的共同體》。5-28。
 
第7週
11/02  廖炳惠。2001。〈後殖民研究的問題及前景:幾個亞太地區的啟示〉。《另類現代情》247-285。
廖炳惠。2006。〈台灣文學中的四種現代性──以《背海的人》下集為例〉。《台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》50-72。
 
第8週
11/09  劉亮雅。2016。〈第四章 並非簡單的文明與野蠻之對立:《賽德克‧巴萊》裡的歷史再現與認同政治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151-88
楊翠。2018。〈論《山深水遙》中綢仔絲萊渥的精神構圖與敘事風格〉《少數說話》上冊。170-227。
 
第9週
11/16  施叔青《行過洛津》
劉亮雅。〈施叔青《行過洛津》中的歷史書寫與鄉土想像〉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27-59
 
第10週
11/23  施叔青《風前塵埃》
劉亮雅。〈施叔青《風前塵埃》中的另類歷史想像〉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61-93
 
第11週
11/30  施叔青《三世人》
劉亮雅。〈施叔青《三世人》中的殖民現代性與認同問題〉。《第三章 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115-50
 
第12週
12/07  李昂《看得見的鬼》
劉亮雅。〈女性、鄉土、國族:以賴香吟的〈島〉與〈熱蘭遮〉以及李昂的《看得見的鬼》為例〉。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。197-231
 
第13週
12/14  田雅各《最後的獵人》+〈安魂之夜〉
劉亮雅。〈田雅各短篇小說中的自我另類民族志表達與文化翻譯〉。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。97-130。
 
第14週
12/21  賴香吟〈翻譯者〉、〈島〉、〈熱蘭遮〉
劉亮雅。〈跨族群翻譯與歷史書寫:以李昂〈彩妝血祭〉與賴香吟〈翻譯者〉為例〉。《後現代與後殖民: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》231-67
 
第15週
12/28  賴香吟〈虛構與紀實〉、〈喧嘩與酩酊〉、〈白色畫像──清治先生〉
劉亮雅。〈遲來的後殖民:賴香吟解嚴小說中的知識菁英和底層人民〉。《遲來的後殖民: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》269-306
 
第16週
1/04  甘耀明《殺鬼》
劉亮雅。〈第五章 重返一九四○年代台灣:甘耀明《殺鬼》中的歷史傳奇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191-226
 
第17週
1/11  郭強生《惑鄉之人》
劉亮雅。〈第六章 重新銜接台灣戰前與戰後:郭強生《惑鄉之人》中的歷史想像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227-67。
 
第18週
1/18  吳明益《單車失竊記》
劉亮雅。〈第七章 失落與追尋:《單車失竊記》中的歷史拼圖〉。《後殖民與日治記憶: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》。269-310。